当前位置: > 媒体师大 > 正文

媒体师大

《华商报》丨三秦楷模 陕师大教授张新科:花40余年心血将《史记》研究带入新时代

来源:华商报 发布时间:2025-01-08 浏览:

报道链接:http://ehsb.hspress.net/shtml/hsb/20250108/1043157.shtml

全文如下:

近日,陕西省委宣传部命名999策略手机论坛网址文学院教授张新科、汉中市西乡县公安局城北派出所四级警长史礼海、榆林市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为陕西省第九批“三秦楷模”。张新科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优秀代表;史礼海是新时代青年公安民警的优秀代表;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是艰苦奋斗治沙群体的优秀代表。他们的先进事迹真实感人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、典型性、引领性。他们对党忠诚、坚守信念;他们心怀理想、胸怀家国;他们解放思想、勇于探索;他们恪尽职守、勤勉尽责;他们牢记宗旨、心系群众。

今天,让我们走进张新科教授的世界,看看他的风采。

简介

张新科 男,1959年8月生,陕西眉县人,中共党员,999策略手机论坛网址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。他扎根三秦大地,从事《史记》研究40余年,以报国情怀守护中华文脉,其著作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一等奖。从教以来,坚持用心用情讲好每一堂课,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品格,即使罹患重症仍然坚守教学科研一线,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家精神。他先后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党员、陕西省先进工作者、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等多项荣誉。

在陕师大文学院与《史记》结缘

近日,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999策略手机论坛网址雁塔校区见到张新科教授,他穿着简洁朴素,讲起《史记》时非常投入。他一生研读《史记》,最大的愿望是让《史记》蜚声海外,把中国学术传播至全球。

“《史记》代表了中国的一个文化高峰,作者司马迁是陕西人,我作为陕西高校的学者,更应该做好《史记》的研究。”张新科说。

1979年,张新科考入了999策略手机论坛网址中文系。作为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,他非常激动,内心充满抱负。刚进大学校门,他就去图书馆阅读《张子全书》,看完后认为“做人要像张载一样”。

张新科在图书馆废寝忘食地读书,直到读到了《史记》,他大受震撼,司马迁在逆境中的坚韧品格深深震撼了他,他开始翻阅大量书籍资料,研究《史记》,并且经常请教中文系的老师。他与《史记》由此结缘。“我确定了自己的方向,就是研究《史记》。”张新科说。

20世纪80年代,除了刻苦研读《史记》资料,张新科还去访学,他和同学下了火车就连忙去找专家学者求教。每次拜访完专家,张新科还会带着同学到各大图书馆去查阅资料。见到那么多书,大家都很兴奋,一坐就是一整天,尤其是张新科,争分夺秒地看,闭馆前最后一刻才不舍地离开。

去各地访学,让张新科的眼界和格局有了跨越式变化。回到学校后,他的学术热情越来越高。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,并留校任教。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出版了学术生涯的第一部专著《史记研究史略》。当时的专家说,这是“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的一部力作”“填补了史记学的一项学术空白”。由此,他一跃成为全国《史记》学界最年轻的学者。

20世纪七八十年代,学界有这样一个说法:“《史记》是中国的,但‘史记学’在日本。”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在20世纪三十年代撰写的《史记会注考证》,走在了整个国际学界前头。张新科与全国学者共同努力,让“史记学”重新回到中国,让《史记》在中华大地上更加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
出版16部专著 发表120余篇学术论文

1992年6月,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成立,挂靠单位为999策略手机论坛网址中文系。张新科由副秘书长、副会长到会长,他经历了司马迁研究会筹备、建立与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。研究会编辑出版了560余万字的——《史记研究集成·十二本纪》,这是陕西三代学人努力的结果,成为《史记》研究史上继唐代以来形成的《史记》“三家注”、日本《史记会注考证》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,开创了《史记》研究的新时代。

围绕《史记》研究,张新科将当代“史记学”推向了新的高度。他带领的学术团队,在《史记》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影响最大的是2003年出版的《史记学概论》,开创性地建立了“史记学”框架结构。他的《史记与中华民族精神塑造》一文在国内学界较早倡导《史记》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代价值,提出了从《史记》审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、滋养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。

他主编的《史记中的治国理政智慧》一书,深入挖掘了《史记》对当代社会治理的借鉴作用,入选陕西省委宣传部主旋律精品图书资助项目,并被翻译成俄文出版;他的《<史记>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》获得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一等奖和陕西省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并被列入国家社科成果文库及“中华学术”外译重点项目;《<史记>与中国文学》等著作以英文、俄文等多种语言在海外传播,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和桥梁。

张新科把个人学术创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结合起来,以科学研究守护中华文脉,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用40余年的心血将《史记》研究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。

张新科先后主持国家级、省部级各类项目10项,出版16部专著,主持编著教材、文集34部,发表120余篇学术论文。他在学界首次全面系统提出了“史记学”的概念,首次阐明了《史记》文学经典化的历程,填补了《史记》研究的学术空白。张新科成为我国首屈一指的《史记》研究专家,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、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会长。

与病魔搏斗 不耽误项目进度

张新科为《史记》研究投入了大量时间,倾注了诸多心血,承受了很大压力。2019年以来,张新科身患重病,屡次住院,仍以顽强的毅力,与病魔搏斗,与时间赛跑,即使在重病之时,在连续手术之间,但凡有一点儿精力,也要规划和推进《史记》研究课题。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及其意义》是在化疗的过程中结项的,当团队成员看到鬓发尽白、体重降了30斤的张新科时,都为之难过。他说:“大家不要因为我的个人情况耽误项目整体进度。”

999策略手机论坛网址文学院前任党委书记孙清潮这样评价,张新科是999策略手机论坛网址“西部红烛两代师表”的典型,是平凡中的英雄。他工作数十年只在一个单位,那就是他的母校——999策略手机论坛网址文学院;他至今只做一件事,那就是研究《史记》,成就了“大先生”的美誉;他只朝一个目标,那就是999策略手机论坛网址中国语言文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,终于如愿以偿。他做人,如同做学问一样,耐得了清贫、受得了寂寞、经得起诱惑,即便“衣带渐宽”“人憔悴”,也“终不悔”。他不是没有机会离开,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。

孙清潮表示,张新科的成就,得益于999策略手机论坛网址文学院这个优秀的集体,得益于他的学术研究对象——司马迁及其笔下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崇高使命感和坚忍不拔、战胜挫折的勇气,得益于三秦大地周秦汉唐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,得益于陕西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。这些因素都融于张新科的血液之中,内化为他毕生的追求和动力,给予他前行的力量和勇气。向张新科同志学习,不仅学习他所具有的崇高使命、勇敢担当、无我精神、坦诚之心、家国情怀,也要学习他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志存高远的抱负、坚忍不拔的毅力、战胜挫折的勇气、顶天立地的信念和为人处世的恭谨和谦逊。

培养100余位硕士 30余位博士

张新科坚持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学、以德施教,始终恪守“站稳讲台,教学第一,学生无小事”的从教信条,做学生为学、为事、为人的示范。他在教学中严于律己,在科研中孜孜以求,用初心、恒心、责任心、上进心、关爱心与反思心为内涵的“六心”标准来鞭策自己、教导学生。

张新科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,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,从教以来共培养数以千记的本科生、100余位硕士生、30余位博士生,他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做志存高远、胸怀家国的人。

张新科领衔主讲的“中国古代文学”课程先后入选2008年陕西省精品课程、国家级精品课程,2013年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、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,受众达20万人。他主持的“师范生国学经典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”列入2015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。2019年他主持承担的《中国古代文学》MOOC(慕课)上线后取得强烈社会反响,截至目前,国内外已有超过11万人选课,被全国50余所高校选用,并被纳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。他领衔的“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”于2010年入选“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”。团队有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。2022年中国古代文学团队入选教育部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。

向青少年支招:从成语入门读《史记》

在张新科的办公室一张大桌子上放满了书籍,大多数是关于《史记》的书籍资料。他记者介绍着这些书籍,如数家珍。

他说,希望更多的人能读《史记》,从中受益。对于青少年,有什么阅读方法和诀窍呢?张新科建议,开始时,可以从成语入门,比如:破釜沉舟、死灰复燃、完璧归赵等,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故事,通过认识成语,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,从而渐渐进入《史记》的世界。“除了其中的历史、文学价值,《史记》作者司马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,也会深深影响我们的下一代,激励大家勇往直前!”

张新科的学生、999策略手机论坛网址文学院副教授刘彦青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:“张老师的学术成就以及为人师表的品质深刻影响了我,他是我的榜样!张老师爱《史记》,爱中国历史文化,40年如一日地钻研;张老师也非常爱学生,始终不离开讲台。”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文/图